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GREATER BAY AREA INSTITUTE OF PRECISION MEDICINE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科研人员招聘公告

发布日期:2022-05-20 11:15:4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578

一、单位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Greater Bay Area Institute of Precision Medicine(Guangzhou),英文缩写:GBA-IPM)】(以下简称“研究院”)是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复旦大学三方共同举办的省属事业单位,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广州市南沙区。

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担任院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鑫华教授担任执行院长,围绕重大疾病精准防诊治研究,设立遗传疾病、肿瘤防治、神经疾病和老年健康4个研究所;聚焦重大产业技术方向,设立健康医疗电子、智能医学、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类器官与再生医学、细胞治疗与免疫治疗、原创新药、精准诊断和基因组技术8个研究中心;以提供生物医学高端技术服务为目标,设立核酸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精准医学大数据等10个高水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二、招聘岗位

招聘岗位_01(1)(1).jpg

三、任职要求及待遇

任职要求及待遇_02(1)(1).jpg

四、应聘方式

请申请人将以下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邮箱:hr@ipm-gba.org.cn(付老师):

1.个人简历(包括学习经历,工作或者科研经历和主要成就等);

2.申请信(包括研究陈述、未来计划等);

3.不超过3篇代表性论文(如有)。

应聘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岗位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精准医研院-研究中心-岗位-本人姓名”;

应聘博士后岗位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精准医研院-课题组组长-博士后-本人姓名”。

五、研究中心课题组长介绍

▶智能医学研究中心

金 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院长,教授,博导,德国马普学会外籍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环境与预防学部副主任,中国遗传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十三五”国家精准医学专项专家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遗传学及遗传流行病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在Cell,Nature,Science,Nat Rev Genet,JAMA,JCI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0多篇,被引6.1万余次。研究成果2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韩涟漪

博士,生物信息领域国际知名专家,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双聘研究员。原美国国家卫生院资深科学家,腾讯美国医疗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腾讯专家研究员,曾担任国内首个针对心衰患者的人工智能慢病管理平台(诺华腾讯合作)技术负责人。在生物信息和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领域发表了70+篇SCI收录的文章,16项AI医疗领域的美国专利。是医疗AI的慢病管理领域的专家,也在生物计算和CADD的20年科研经历中,利用AI技术/统计学习/深度学习来解决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多模态医疗信息学以及真实世界证据和数字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目前总引用数11000余次,H-index 35。

沈 侠

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名誉研究员;致力于统计遗传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多组学大数据整合分析,研究领域涉及数理科学、计算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归国前曾任英国爱丁堡大学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两所国际知名院校生物统计学与统计遗传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至2021年曾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50余篇,总引用量逾2400次,其中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Circul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

潘翠萍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生医智算课题组组长,德国马普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系博士后,2014-2020年任美国Palo Alto荣军医院生物信息学主任。主要从事多组学计算、生物信息学、人群队列大数据、云计算等研究,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Circulation,JAMA,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21篇,文章总引用数超过2000次。课题组致力于用多组学技术、生物医学大数据、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等方法来统筹和融合多维度生物医学数据,以解析人类常见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发展人类复杂疾病的精准预测预防方法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实验室长期与斯坦福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和国内几家知名医院合作,目前的研究重心为心血管代谢疾病和免疫疾病。

陈俊芳

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海德堡大学精神心理健康中心研究所Research Associate,现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转化生物信息学与复杂疾病课题组组长。研究方向聚焦在转化生物信息学方面,尤其是通过DNA甲基化组、基因组、转录组和神经影像以及临床信息等多模态数据研发系统性计算生物学方法和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分子机制、个性化遗传或表观遗传风险预测和新型生物标志物鉴定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成果发表于JAMA Psychiatry,Schizophrenia Bulletin,Translational Psychiatry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课题组致力于应用AI和组学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神经精神性疾病和衰老相关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注重跨学科、基础研究与转化融通,全力助力精准医学。

类器官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林鑫华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主任/所长,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执行院长。主要从事发育遗传与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以果蝇和小鼠为模式动物,结合类器官培养体系,研究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对肺的发育稳态与再生修复的调控机制;探讨信号转导、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干细胞调控及相关人类疾病(如肿瘤、先天性缺陷等)中的作用机制。近年研究工作阐明了哺乳动物肺发育与功能的重要调控因子及相关机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ell,Nature,Nat Cell Biol,Dev Cell,Cell Res,Nat Commun,J Clin Invest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79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22篇),总被引6800余次。

王 纲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副院长。现任JBC等学术期刊编委,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百人计划”及“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先后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及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专注于研究转录与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理及其在发育和疾病(代谢、癌症等)中的功能作用。发现转录中介体复合物在mRNA剪切加工、转录延伸、以及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非经典功能;首次提出平滑肌与脂肪细胞的“双向调控”及其共同起源;发现中介体不同亚基在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多谱系细胞分化中的不同功能;发现转录中介体亚基MED23参与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并影响成骨的发育;揭示中介体作为表观遗传调控因子,调控癌症与肌肉细胞分化之间的拮抗作用;发现转录中介体亚基MED23调控肝糖脂代谢、肝纤维化及肝癌的发生发展等。作为通讯作者在Mol Cell,Dev Cell,Genes Dev,EMBO J,PNAS,Nature Comm,PloS Biol等杂志发表论文。

孟庆航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学士、硕士,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博士。博士后阶段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师从Jeff Robbins和Jeff Molkentin教授进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之后在辛辛那提儿童医院任讲师,与Jeff Molkentin教授合作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①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纤维化相关细胞系的分化、增殖和迁移。②以慢性心衰为模型,研究纤维化相关细胞如何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的组成而调控心肌肥大。③揭示心肌梗死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心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④心肌细胞自噬系统在慢性心衰中的保护作用。⑤建立心脏类器官的心血管纤维化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平台。截止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以第一或共同一作者在Circulation Research,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PNAS,Protein & Cell,Cancer Letter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10篇。主持美国心脏协会(AHA)博士后基金一项,职业发展奖励基金一项,共计约300万元。

唐晓芳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学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研究中心联合项目博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的发育及稳态的研究,曾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一作文章,并主持美国国立卫生院(NIH)LRRC青年研究员先锋项目。课题组将主要聚焦于蛋白质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表观遗传调控在呼吸系统发育及成体稳态尤其是病毒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并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包括肺纤维化在内的间质性肺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手段。

▶原创新药研究中心

邵黎明

现任复旦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科,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具备近30年在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各类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经历, 多个候选药物进入各期临床试验(I、II、III期,NDA),积累了丰富的药物研发和过程管理的经验。邵黎明教授同时致力于生物医药的发展战略、政策和创新生态的研究。

徐彦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中源协和创新突破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等多项荣誉。研究团队利用生化和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基因转录,染色质结构调控,表观遗传调控,DNA损伤修复,肿瘤发生信号通路等关键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等学术刊物。

林金钟

上海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主任;科技部“十四五”计划“国家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诊断产品”专家组成员。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林金钟博士长期从事mRNA翻译调控机制的研究,师从耶鲁大学 2009年诺贝尔奖得主Thomas A. Steitz, 是mRNA领域专家。2017年回国开展 mRNA翻译基础和mRNA药物临床转化双料研究,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在Cell,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林金钟在复旦大学建成国内第一个mRNA药物研发技术平台,主持开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进入国务院疫苗专班重点项目。

曹志伟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导,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免疫表型组学研究所副所长。先后任职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兼任科技部“十四五”、“BT-IT融合”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实施方案论证专家。聚焦于抗体计算设计与多组分协同用药预测,发表Nature,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 Evolution等SCI文章125篇。

姚贵阳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2016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2017-2018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AvH)资助与Roderich Süssmuth教授合作开展天然双环肽全合成研究。2019-2021年在柏林工业大学Peter Hildebrandt课题组从事生物电子转移过程和抗体偶联药物相关的研究。于2022年1月全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组建偶联药物实验室(Laboratory of Drug Conjugates)。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J. Am. Chem. Soc.,J. Med. Chem.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被《有机化学》和Faculty 1000报道或推荐。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课题组长期与柏林工业大学保持紧密合作。

精准诊断研究中心

张凡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复旦-陶氏化学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生物医学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凡教授主要从事光学探针设计与合成、生物医学成像分析、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精准医学分析以及光学成像仪器的创制等方面的研究。成功建立了近红外多重成像分析方法和近红外时间分辨活体成像技术,不仅实现了信噪比和组织穿透深度的大幅提升,而且实现了多指标高通量检测,从化学探针制备、成像仪器搭建及其生物医学分析应用等方面均获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荧光成像分析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多篇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Nanotechnol (1篇),Nat. Commun(6篇)等生物化学权威期刊上,引用超过17000次,H index 68,2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18-2020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撰写出版英文专著2部。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Frontiers in Chemistry国际奖等奖励。同时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 (Nanoscience Section)主编。

陆豪杰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上海优秀学术带头人,200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提名一等奖,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研究肿瘤糖基化及蛋白质和修饰蛋白质鉴定技术;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973课题(组长)、 863面上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CS Nano,Adv. Funct. Mater,Anal. Chem.,Mol Cell Proteomi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 1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基因组技术研究中心

赵国屛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包括微生物代谢调控及酶的结构功能与反应机理,开发相应的微生物多组学分析技术。主持了若干重要微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完成了对重要致病菌钩端螺旋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鉴定若干关键代谢途径和功能基因,为深入研究其致病机理提供新的思路。主持了SARS分子流行病学和SARS冠状病毒的进化研究,为认识该病毒的动物源性及其从动物间传播到人间传播过程中基因组、特别是关键基因的变异规律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的学术带头人和微生物组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积极推动者,致力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技术标准化和组学大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平台化。

石乐明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教授,国际组学大数据质量控制学会(MAQC)首任主席,深圳微芯生物共同创始人。从事药物基因组学、精准医学、生物信息学及化学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旨在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率;发起并领导关于基因芯片和新一代测序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的MAQC/SEQC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成果由Nature出版集团出版多个专辑进行系列报道。

徐书华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2018年担任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6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访问学者基金资助。兼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上海市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多个国际SCI学术期刊编委、Section Editor,Senior Editor,Editor-in-Chief等。长期致力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发展和运用群体基因组学方法和计算生物学手段,将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理论应用于适应性演化和疾病发生机制研究;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Genome Biology,AJHG,NAR,NSR,MBE等期刊发表责任作者论文80多篇。成果多次入选F1000优秀论文、期刊“亮点论文”、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等专文报道;曾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中科院院长奖(导师)、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王久存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和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博导、PI。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分子机制研究及细胞治疗;②皮肤微生态等皮肤表型组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单元、上海市级重大专项示范课题、NIH-U01(地区PI)等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Blood,Ann Rheum Dis,Microbiome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任Laborotary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Scleroderma and Related Disease等杂志编委。

贾慧珏

共生菌群领域国际知名专家,2022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双聘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原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宏基因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百万微生态国际项目(MMHP)co-chair、深圳市“人体共生微生物和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快速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ature Reviews Genetics审稿等。在人体肠道、口腔、泌尿生殖道等部位菌群的参考基因(组)集组装、单菌培养组学,和各类复杂疾病的宏基因组、基因组、代谢组等多组学关联与因果关系发掘中作出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成果包括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等杂志论文,已获批国内外专利18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2020年荣登科睿唯安高引学者榜,目前总引用数7300余次,H-index 29。受邀出版首部人体共生微生物组与疾病研究英文专著,已由Academic Press/Elsevier全球发行(ISBN 978-0-323-91369-0)。

贾小彦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课题组组⻓,美国Virginia Tech博⼠,Michigan大学医学院⼈类遗传学系博⼠后,以第一作者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的研究荣获2021年C.W. Cotterman Award。2018-2019年获得密歇根大学首届精准健康博士后基金,并以PI身份主持了项目。课题组专注于医学遗传学引领性技术Deep mutational scanning 和 Saturation genome editing 的研发和转化应用,为基因组中“临床意义不明确突变体”(Variant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 VUS) 提供高通量的精准解读。用基因信息指导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是⼈类遗传学和精准医学的精髓和底层逻辑。

夏晶晶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六年制德语班),德国马普所心肺所药学博士,获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最优等“summa cum laude”)、校友会奖;曾任科隆大学衰老相关疾病细胞应激反应研发中心(CECAD)博士后、IUF-莱布尼茨环境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培养博士后、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上皮组织的稳态维持、外源性皮肤衰老、皮肤微生物组及皮肤表型组,曾在Dev Cell,Microbiome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一作文章;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作为科研骨干参与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等重大科技项目。

▶细胞治疗与免疫治疗研究中心

刘 杰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研究方向为基于免疫稳态的晚期肿瘤综合治疗。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疑难病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创立了基于表观基因修饰的肿瘤无创诊断(液体活检)新方法;开展了基于PDX模型的肿瘤精准治疗方案选择及晚期肿瘤的综合免疫治疗,取得较佳疗效;构建了第四代针对实体瘤的分泌型CART,使实体瘤的CART免疫治疗获得突破。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研究。在Nature临床实践肿瘤发表的临床病例研究被推举为美国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教材(CME)。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先后发表论文130余篇,包括Cell,Nature子刊等。为GUT国际编委,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编委,Nutrition & Metabolism副主编。

王华伟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课题组组长,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病理系博士后,助理研究科学家,在发育生物学,癌症生物学,细胞工程与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曾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Cancer Research,Cell Discovery,PNAS,Nature Communication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美国与中国专利并且成功获得了授权与转化。课题组将主要聚焦于基于细胞的仿生递送载体的研究,与复旦大学林鑫华教授团队紧密合作,利用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多个平台例如类器官研究平台,针对重大人类疾病例如扩散型恶性肿瘤,开发新型的精准递送载体以及免疫疗法,全力助力精准医学。

健康医疗电子研究中心

詹义强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研究,主要研究有机和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在传感器、光电探测等领域的应用。至今在Science,Adv. Mater.,Nano EnergyAdv. Fun. Mater.等SCI杂志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获得201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军委装备发展部共用技术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受邀担任美国能源部、罗马尼亚国家发展创新委员会、香港研资委国际评议专家。

陈 炜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担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医疗电子中心主任、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生物电及睡眠表型平台负责人、IEEE传感器和系统理事会中国分会主席;IEEE EMBS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与系统技术委员会区域代表;IEEE JBHI,IEEE TNSRE,Frontiers等领域顶尖期刊副主编,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综述期刊IEEE RBME执行主编。在国际顶尖杂志及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及参加科技部重点专项、上海市科委、欧盟等十余项重要项目。

陈炜教授长期从事融合信息科学、临床医学、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新型医学健康监测系统的工作,研究精准舒适的多模态人体生理及行为参数监测系统及数据融合分析,在包括原创原型系统研发与临床验证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和突破性的贡献。主要研究包括新生儿监护、老年人监护、睡眠监护、脑活动监测与分析、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监护、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刘 骁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主持和参与中、英、美和欧盟多项前沿侵入式神经调控芯片和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研发,包括人工耳蜗,可抑制晕眩的前庭神经刺激器,脊髓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深脑刺激器,可治疗儿童夜间遗尿症的智能穿戴式设备,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药剂传感器,可穿戴式生物阻抗成像系统等。2018年被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院(EPSRC)授予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ellow。他是IEEE电路与系统协会下属的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 Circuits and Systems技术委员会委员,2016至2019年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模拟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疗电子、神经调控、可穿戴式电子、无线传感技术、片上系统和微系统设计、微电子传感器。

张洪滔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青年研究员,课题组组长;2014年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2015年开始在英国创新署(Innovate UK)的资助下从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和产业转化相关工作。同时,在英国的高科技公司担任研发主管,其成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并转化成商业化产品在多国销售。于2022年全职加入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组建智能可穿戴实验室。课题组致力于应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研发医疗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的研究,为老年人、残障人士、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心智障碍患者提供健康关怀和早期诊断服务。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Trans. Inst. Meas,Appl. Phys. Lett.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此外,还主持和参与了英国创新署和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多个基金项目。

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研究中心

顾正龙

国际知名遗传学家,现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助理院长、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2021回国前任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终身正教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线粒体与疾病、基因组功能与进化、多基因调控网络的功能和进化等诸多领域,在多种顶级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逾60余篇,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FASEB,MBE,JBC等,文章被引用总计超4700次。多次受邀在杜克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NIH、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发表演讲。

▶神经疾病研究所

鲁伯埙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青,牛顿高级学者;科学探索奖(Xplorer Prize)、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获得者;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及干预,针对“不可成药”靶点的新药研发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自然》(Nature)、《自然-神经生物学》(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等。其中Nature论文入选了其评选的年度“十大杰出科技论文”。部分相关科研发现已申请专利并转化,签署两项里程碑许可,协议总额逾8亿元人民币。

▶老年健康研究所

孙爱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目前担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美国心脏协会委员(FAHA)、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Circulation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心力衰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了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导致心力衰竭的新机制,拓展了传统观点;阐明了线粒体关键酶发挥心肌保护、延缓心衰进展的新机理,以及改善代谢微环境提高细胞移植疗效的新思路。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完成临床转化。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irculation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持10余项国家级上海市基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五洲女子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科技奖励或荣誉。

▶遗传疾病研究所

张 锋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以及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等多个SCI期刊的编委。致力于人类生殖与发育相关疾病的遗传机制和转化研究。已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Cell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等学术期刊上已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被引用5300余次。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9)、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2015)等科技奖励。研究内容:针对男性无精子症、畸形精子症、女性卵巢早衰、复发性流产、各类出生缺陷等生殖和发育疾病,开发遗传诊断与个性化干预的新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GREATER BAY AREA INSTITUTE OF PRECISION MEDICINE

版权所有©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粤ICP备20210388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