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GREATER BAY AREA INSTITUTE OF PRECISION MEDICINE

祝贺研究院院长金力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发布日期:2023-05-31 16:01:07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2601


微信图片_20230531171530.jpg

5月30日,迎来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日上午,以“点亮精神火炬”为主题,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活动中,宣读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表彰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的决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院长金力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

“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目前,该奖已成为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

微信图片_20230531171546.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院长,教授,博导,德国马普学会外籍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环境与预防学部副主任,中国遗传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十三五”国家精准医学专项专家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遗传学及遗传流行病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在Cell、Nature、Science、Nat Rev Genet、JAMA、JCI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0多篇,被引6.1万余次。研究成果2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金力院长长期研究人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人类性状的进化机制,系统解析了东亚地区人群的遗传结构及人群迁徙、交流混合、群体扩张和环境适应等进化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基因-表型-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进化关系。在分子进化、重复片段位点和连锁不平衡等领域,创新性地发展了多个理论和方法;在基因组水平深入解析了东亚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征;阐明了东亚人群多个性状的适应性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揭示疾病的遗传易感性与自然选择密切相关;为研究人类性状的进化机制和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提出了多个新思路和新策略,推动了进化遗传学和疾病遗传学的发展。

近年来,他率先倡议发起并引领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智利等国科学家团队推进“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快推动表型组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领导创办了表型组学领域第一本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表型组学》(Phenomics)等。同时,他带领中国团队在人类表型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系列原创性突破,达成三项“全球第一”:建成了全球首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精密测量平台并建立全套SOP体系;完成了全球首个健康人群表型精密测量千人核心队列;绘制完成全球首版人类表型组导航图。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GREATER BAY AREA INSTITUTE OF PRECISION MEDICINE

版权所有©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粤ICP备20210388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