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 | 南沙生命科学论坛•专题研讨会第1期——原创新药的中国创新之路
发布日期:2022-03-22 09:45:37 作者:黄涌澜 来源:科研管理部
浏览次数:4905
责编:宋远辉 编辑:殷婷婷 审核:杨忠
新药研发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生物新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在全球制药行业,原创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但高回报的产业,新药研发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资本、高校的多方协同合作,形成生态闭环。
在过去,我国药物研发普遍以Me-too、Me-better为主,真正属于原创药物的技术创新并不多,关键性的制约因素是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开发脱节、创新链和产业链脱节。而今中国的药物研发经过多年发展,从仿制药、创新药,到原研药,中国过去以仿制为主的药物研发模式正一步一步走向转型,进入到了以原始创新为特色的“首创”阶段。
为加强原创新药研发与精准治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探讨原创新药研发的机遇与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联合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22年3月26日下午14:00-17:20举办“南沙生命科学论坛·专题研讨会第1期:原创新药的中国创新之路”。期待您的莅临!
一、会议安排
时间:2022年3月26日下午 14:00—17:20(星期六)
举办方式:线上直播
主持人:林鑫华 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 执行院长
扫码观看:
B站端
微信端
二、会议议程
14:00 - 14:10 开幕致辞
金力院士
14:10 - 14:50 AI+生物信息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陈宇综教授
14:50 - 15:30 抗肿瘤新药临床研发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研究者视角
沈琳教授
15:30 - 16:10 抗体分子识别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曹志伟教授
16:10 - 16:50 大学在医药创新“接力赛”中的使命
邵黎明教授
16:50 - 17:20 交流讨论
三、嘉宾介绍
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院长,德国马普学会外籍会员。主要从事人群的遗传结构、人群的起源和迁徙、人类复杂遗传病和计算生物学等方向的研究。迄今,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0余篇,被引33,000多次。曾获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卓越科学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第一完成人)、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林鑫华,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执行院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遗传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对内脏器官(肠、肺等)的稳态维持、组织再生和干细胞调控的作用机制,成果被Nature综述类杂志重点介绍,关于蛋白糖在形态发生素浓度梯度形成的研究被认为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四、演讲嘉宾
陈宇综,教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科学系主任。陈教授率先将AI技术引进生物和药物研究,建立开箱即用AI药物筛选方法,发明反向对接靶点发现方法,创建知名的TTD药靶数据库,揭示药物协同作用机理和药源扎堆规律,前瞻性预测药靶上市潜力。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PNAS等杂志发表240篇学术文章,H指数 50 (SCI)、63 (Google Scholar)。
报告摘要:随着BT和AI技术进步,BT和AI融合极大促进了生物信息学和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针对药物和药靶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和系统生物学特征,将AI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前瞻性预判新靶标上市的潜力,建立开箱即用的药物活性、毒理、药代的深度学习方法,为辅助新药研发提供有效工具。
沈琳,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病专项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学者。任CACA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CACA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报告摘要:中国新药研发进入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但仍面临多重挑战:竞争多、节奏快、行业乱,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深耕抗肿瘤新药研发多年的沈琳教授将从研究者视角讲述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分享亲历体会,剖析影响临床试验的关键因素。
曹志伟,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高级研究员,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免疫表型组学研究所副所长。先后任职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兼任科技部“十四五” “BT-IT融合”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实施方案论证专家。聚焦于抗体计算设计与多组分协同用药预测,发表Nature、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 Evolution 等SCI文章125篇。
报告摘要:全球抗体药物迈入爆发期,如何研发智能计算技术加快抗体研发,成为生物计算领域新的挑战。围绕抗体抗原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识别、比较、应用三个层次,在功能性抗体计算领域建立了一系列高效预测算法与开源工具,助推抗体发现与转化应用。
邵黎明,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具备近30年在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各类中枢神经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的经历,多个候选药物进入各期临床试验 (I、II、III 期),积累了丰富的药物研发和过程管理的经验。邵教授同时致力于生物医药的发展战略、政策和创新生态的研究。
报告摘要:大学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中承担了 “第一公里”的艰巨任务。如何实现原始创新“零”的突破?如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走好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生物医药工作者面对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优化生态、提高效率、共创未来。
五、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协办单位: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广州南沙科技成果转化联盟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球校友会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GREATER BAY AREA INSTITUTE OF PRECISION MEDICINE
版权所有©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粤ICP备20210388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710号